強研發、擴產能、謀出海 港股再融資市場全麵升溫
◎記者 黎靈希
2025年以來,港股再融資市場全麵升溫。無論是完成再融資的上市公司數量、募資金額,還是啟動再融資的公司數量,與上年同期相比均呈現增長態勢。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21日17時,今年已有超過40家港股公司啟動或完成了配售股份、供股等再融資事項,而2024年同期為30家。其中,募資金額達到1億港元及以上的案例數量,也較2024年同期大幅增加。
配股募資持續活躍
1月19日,晶泰控股宣布,擬以4.28港元/股的價格配售不超2.64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1.3億港元。晶泰控股是一家為製藥及材料科學等產業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的企業。2024年6月,公司登陸港股,是首家通過港交所18C特專科技規則上市的公司。
在IPO後僅半年就啟動再融資,晶泰控股表示,此舉將擴大公司股東基礎,並為公司提供營運資金。晶泰控股擬將募資淨額用於推動產品持續迭代升級,提升研發技術能力和解決方案能力,加強外部合作,擴大公司規模和市場份額,引進人才及補充營運資金等。
據記者梳理,大部分港股公司選擇以配售股份的方式進行再融資,少部分以發行可轉債、供股等方式進行募資。
協鑫科技在1月6日披露,公司於1月3日完成15.6億股股份的配售事項,所得款項淨額預計約為15.3億港元。根據公告,協鑫科技擬將約60%募資用作資本性支出,擴展相關業務,約40%作為一般營運資金,促進公司的營運活動。
配售僅是協鑫科技此輪融資計劃的一部分。協鑫科技此前透露,公司正與潛在獨立投資者磋商可能發行及認購可換股債券,預期本金總額最高達5億美元。兩筆融資相加,根據最新匯率計算,協鑫科技可獲得共計約7億美元的資金加持。甬興證券認為,相關融資將有效補充協鑫科技的現金流,增強公司麵對未來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
還有不少港股公司欲借定增引“活水”。例如科技租賃,公司擬向中關村金服、望京綜開分別發行約2.395億股及4226.4萬股內資股,每股認購價為1.81元,募集資金約5.1億元,擬用於補充公司一般營運資金,以發展融資租賃業務及產融結合業務。
“對於港股公司來說,現在是比較好的再融資窗口期。”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自2024年底以來,港股IPO市場呈現持續活躍的態勢,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改善。多家明星企業的成功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港股市場的吸引力,增強了資金的流動性,也為再融資市場的活躍創造了有利條件。
“補血充能”加碼主業
長期以來,港股市場的再融資機製以其靈活、便捷、高效的特點,為企業上市後的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助力。從近期案例來看,多數港股公司計劃將募集資金用於擴充市場渠道、布局新賽道以及開拓海外市場。
以康耐特光學為例,公司於1月6日完成配售5332.5萬股股份,配售價格為15.86港元/股,募資淨額約為8.28億港元,擬用於麵向智能眼鏡和XR頭戴設備的鏡片和視覺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和製造。
目前智能眼鏡正處於蓬勃發展期,國內外消費電子企業、互聯網大廠均在爭相布局。康耐特光學此前公告,公司與美國多家頭部消費電子企業合作順利,已陸續收到包括研發費用和小試訂單在內的款項。此外,公司成立了XR研發和服務中心,並在泰國新增購置土地,用於XR鏡片的生產加工。機構認為,依托長期積累的定製化鏡片生產能力,此次募資有望助力康耐特光學持續突破頭部客戶。
支付服務提供商移卡也在近期配售1915萬股股份,募資淨額約為1.9億港元,用於拓展海外業務版圖及發展人工智能業務。移卡表示,相關配售旨在為公司的業務擴展計劃及發展策略補充長期資金。
市場人士認為,近年來,隨著上市製度的持續優化,港股市場吸引了一批生物醫藥及科技企業成功上市。在這當中,不少企業或者尚未實現盈利,或者處於新技術研發的投入階段,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支持。港股市場的再融資機製可以為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流動性,支撐企業的關鍵技術攻關和核心業務布局。
再融資高景氣度有望持續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再融資的企業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建築、食品飲料、服裝、零售、生物醫藥等。為確保募資順利,降低市場波動對融資進度的影響,多數港股公司選擇以折價方式進行配售股份。
例如,移卡此次配售股份的價格為每股10.1港元,較其披露該方案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折讓約9%;晶泰控股的配售價為4.28港元/股,較其披露該方案前最後交易日的收盤價折價約7.96%。
雖然是折價配股,但是各家公司的股價走勢則不盡相同。據了解,在港股市場上,配售股份對股價走勢的影響取決於多方麵因素。通常情況下,配股後相關公司股價在一段時間內可能麵臨一定壓力,但如果出現知名機構參與配售,配售方案設有禁售期,募資對公司業務有明顯助力等情況,即便存在折讓率,也有很大概率會給股價走勢帶來積極影響。
展望2025年港股再融資市場表現,顏招駿認為,盡管再融資案例增多,但從募資規模來看,還沒有形成配售潮,不會對市場構成流動性壓力。他預計,2025年將有多家A股公司完成赴港上市,帶動港股新股市場持續回暖,並為再融資市場注入活力。